早春受自然气候的制约,平菇出菇量和生长速度与气温适宜期相比均有所下降。特别是遇到冬旱年份,低温加上低湿,如果管理不当,将会出现僵菇、原基形成后再难继续分化和畸形菇等现象。现把我市平菇管理要点总结如下:
一、科学用水
冬季气温低,棚内地面及培养料表面的蒸发量少,菌丝体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量大大降低,消耗的水分相应减少,加之菇棚在管理上以保温为主,经常闭棚,棚内水汽大多难以散发至棚外。此时,培养料的基质含水量应控制在60%以内为宜,重点应以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为主,使菇棚或菇房的相对湿度达85%~90%。
二、合理增温
平菇出菇期对温度适应性较广,在5℃~28℃均能出菇,但最适宜温度为12℃~18℃,所以只有创造合适的出菇温度,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具体做法:①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棚内煤火升温,但必须通过火墙或烟道将有害气体排出棚外。②对于缺乏燃料的地区,为节省费用、降低成本,以保温或用太阳能升温为主,棚膜上加盖草苫,晴天打开,晚上盖严,靠太阳能提高棚温。
三、补充养分
采收了第一茬菇后,培养料的养分、水分会明显下降,再生长的菇体多出现盖薄、柄细、单生、丛小、色浅、菇体龟裂等现象,这与料内养分和水分严重不足以及菌丝体分解养分能力下降有着直接关系。在冬季气温低时,可结合补充水分向培养料内增补3%的黄豆浆液、10%的淘米水、0.5%的尿素液,以调节培养料的碳氮比,增强菌丝的活性,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四、适量通风
平菇属好氧菌,在出菇期如果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会产生畸形菇,并且抑制菇蕾的分化。所以,要定时通风换气。但由于冬季外界气温较低,通风会使棚温迅速降低,因此,掌握通风时机与通风量相当重要。具体做法:菇多多通风,菇少少通风。当分化的菇蕾多时,随着子实体的发育,呼吸代谢逐渐加强。二氧化碳浓度积累过高,极易产生畸形菇。因此,要加大通风量,即每天通风3次,早晚通风半小时,中午通风1.5小时~2小时。
五、防控病虫害
避免病虫害的发生,要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具体做法:①采摘后的死菇、菇根及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及时清理出棚,同时搞好环境卫生。在第2潮菇的养菌期喷洒杀菌剂1次,以预防杂菌的滋生。②采菇间歇期,用0.2%辛硫磷对棚内死角进行喷洒,杀死虫卵,以防止春天气温回升后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