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长习性
白灵菇属中温偏低型品种,其菌丝适应温度范围较宽,可在4~37℃的温度下生存,但其生长期温度以23~28℃为宜,菌丝后熟温度要求在5~30℃,出菇温度范围为0~25℃,但生长前期的菇蕾阶段温度以8~13℃为宜,后期幼菇生长温度以15℃为宜。因此,白灵菇子实体生长温度要求先低后高。
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
白灵菇的工厂化生产集中了食用菌生产的人才、技术及现代新型设备,利用自动化控制、物流信息及资金优势,引领着现代化食用菌的生产发展方向。
(一)生长环境需具备智能化控制系统
白灵菇菌包培养库房和出菇库房均需要安装对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进行智能调控的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内输入白灵菇不同生长时期适宜生长的环境参数并编程。点击启动,制冷系统、通风系统、控湿系统和光照系统开始工作。随着白灵菇的生长、发育,智能化控制系统自动优化环境,使白灵菇始终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中,从而保证白灵菇的质量和产量,实现白灵菇的周年化、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二)生产设备、设施需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典型生产方式,一 定要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做基础,而且要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保证周年不间断的生产。建一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代化厂房和设备。而且生产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一旦生产中断,必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市场份额的丢失。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现在食用菌生产向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技术革新和经营格局也向专业化和产业化倾斜。例如,各个生产环节都研制出了提高效率的专业机械,其综合农业领域的技术和设备也运用到了食用菌生产上,在不同环节还出现了明显的专业分工。从培养料进料、搅拌、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到出菇、采摘、包装、入库等各个生产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或机械化。
三、白灵菇工厂化生产具体要求
(一)厂址的选择
厂址应选择地理位置开阔,通风条件良好,有饮用水源,周边3km 内无生物发酵企业、畜禽养殖区及空气灰尘污染严重的钢铁、水泥等建材企业。
(二)培菌室、出菇房的结构与质量要求
应根据本地区的主要风向顺风连栋建造,在我国中东部季风区常年以南北风为主,培菌室、出菇房应南北连栋建造,每栋间隔7m 以上,南北长60~100m,东西宽22m,高4m,中间设工作走廊,宽4m,走廊两侧设生产车间,分别以培菌室500~600m3 容积、出菇房230~250m3容积为宜,两侧房门对开,门口宽1.8m,高2.5m。
南北走向的连栋菇房有利于排出室内的CO2及有害气体,被自然流动空气及时带走,确保室外的自然环境良好,空气中CO2的含量保持在400cm3/m3以下。
工作走廊及库门需宽敞,便于机械化操作搬运。室内墙壁、地面、顶棚光滑洁净,严禁室内喷涂的保温材料暴露在表面,以防有害微生物及灰尘附着,利于冲洗消毒;并可防止火灾的发生。
室内四周安装自来水管道,增装水龙头,地面四周设明排水槽,利于室内冲刷消毒等。
培菌库、出菇房具备冷库房的保温性能,且保温泡沫板材中添加的阻燃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
(三)培菌室、出菇房空调设备的配套与温度调控范围
培菌库、出菇房用电占全部生产过程中电耗总量的90%左右,因此科学合理设计调温工艺、配套使用节能设备,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耗,实现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4]。
1. 培菌室控温要求:自然温度为-15~35℃时,培菌室要求调控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5~25℃范围内。采用大型水源空调机组,机组需具备制冷、制热两种功能。机组运转,单室调控。本地与远程设定自动控制。
2.出菇房控温要求:在-15~35℃自然温度条件下,室内温度调控范围为0~20℃。出菇房的配套空调应具备制冷、制热功能,并且要求出菇房能在24h 内切换制冷、制热功能。
3.空气源节能设备要求:空气源节能设备应具备制冷制热两个功能,单室配备调控,每室的输入功率在12kW以上。风速可调,弱、中、强三档风速。本地、远程设定、显示、自动调控。采用大型水源机组制冷、蒸汽换热加温工艺,大机组运转,单室调控,风速可调,分弱、中、强三档风速。本地、远程设定、显示、自动调控。生产实践证明,大型水源机组比空气源单机制冷可节电30%左右。
(四)通风系统的设备配套及空气质量要求
目前,有90%以上生产企业基本没有热回收设备的配置,造成能源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导致菇房所能培育的品种受限。因此,必须完善通风系统的设备配套,才能克服这一被动局面。
1、通风系统设置:培菌库、出菇房有相同的通风系统,每一室有一个送风口,送风口高出房顶,每室有一个排风口,在车间下部50cm处。通风管内孔面积不小于900cm2。送风管道链接组合式热交换器的进风口,组合式热交换器内设有空气过滤装置,送风机、排风机、热交换盘管。排风管道接入热交换器的排风口。在空气置换时室内保持正压状态,以防有害气体溢出进入走廊。空气置换要求室内空气缓慢平行流动,在室内相对墙壁上平均每4m2有一送风口和排风口,分别用管道连接进行送、排风工作。热交换器的热回收率要求达到60%,培菌库、出菇房配套热回收设备节能效果显著。
2.通风设计要求:通风设计要求在短时间内,低风速、低能耗,进入室内新风彻底迅速置换室内含CO2 及有害气体的空气,要求室内在子实体发育期间CO2浓度可维持在最低600cm3/m3。
3.空气质量要求:进入室内的空气通过热回收内的中效过滤装置洁净度达到10 万级。
4.CO2本地、远程设定、显示、自控。
5.通风系统增装热量回收装置:通风系统有高效风机、通风管道、空气过滤装置,组合式热量回收设备四项基本设备组成。培菌库、出菇房车间内的能耗一小部分损失在车间墙体的外辐射,而大部分损失在通风换气的环节上。所以在通风系统增装热量回收很重要。通风系统配置初、中效过滤,提高空气质量,防止病程虫害,确保产品优质。
(五)光源的利用
白灵菇出菇房光的强度要求在150~1000lx 之间进行调控。自然光源组成成份丰富,是不固定方向的光源,具备子实体在自然环境中的发育条件,能够生长出高质量、菇形好的子实体。人工光源成分单一,是光照方向不变的光源,这对于趋光性较强的白灵菇子实体发育是不利的,一成不变的光源,导致距灯管较近的子实体发育成畸形菇,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等级,畸形严重的甚至成为等外菇。
实践证明,采用自然光源生产的白灵菇质地密实,硬度大,韧性好,菇形好,含水量合理,耐储运。而人工光源生产的子实体较松软、硬度小、韧性差、含水量高、耐储运时间和质量明显低于前者。
1.自然光源的利用:在菇房的顶部开自然采光窗,窗口为纵长方形,窗口面积为室内面积的1/40,窗口用透明保温材料,太阳中空板两层密封窗口,在窗口下方室内装可控遮阳装置。可随意调整光照强度。
2.电能光源:安装白炽灯或日光灯,白灵菇需较强的光照强度,在子实体培育空间每3~4m2空间需安装40W 日光灯一个,能得到较理想的结果。自然光源与节能光源的根本区别,自然光源光照强度在室内各部位、各角落非光照直射区光照强度差异小。电能光源在1m 范围内远近光照强度相差高达100~200lx 以上,所以布置电能源灯管要均匀、密度要大。一般250m3左右的库容菇房,生产白灵菇,年耗电量为6000~8000kW。人工光源只有30%左右的电能转化为光能,而70%~80%电能则转化为热能,这就对室内制冷增加了电耗。
四、结束语
白灵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市场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白灵菇的生长特性,结合实际经验,总结了白灵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要点,确定了其生产各个环节对各项指标的要求,以期为白灵菇提供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保证白灵菇的质量,促进白灵菇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其今后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